脱贫攻坚在路上 农资行业显担当

时间:2020-07-14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视力保护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了7年多的精准扶贫,特别是4年多的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52个,可以说接近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综合扶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是实现稳定脱贫的主要路径。中国农资行业以及供销合作社群体,正在脱贫攻坚路上,以“农资扶贫”“科技扶贫”模式及“农产品销售”“技术培训”等方式,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任务与使命。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指出: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资行业作为与“三农”工作密切接触的行业之一,精准扶贫、攻坚脱贫全行业共同发力,不仅涌现了一大批如磷化、祥云、美盛、根力多等拥有社会责任感的农资生产企业,同时还树立了如中农、川农、浙农、重庆农资、倍丰、内蒙古农牧集团等供销社省级流通公司扶贫典范,农资行业各个链条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彰显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农资行业的领军媒体,中国农资传媒也充分发挥“媒体助阵”的重要作用,通过树典型、挖亮点、推经验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高度关注、持续推动行业内各机构、企业、组织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媒体的引领带动作用,并启动了中国农资行业精准扶贫“双百行动计划”,通过“百企捐百肥”“技术走下乡”等活动,得到了行业内众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组织、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如今,距离“收官”还剩173天,中国农资传媒特别推出农资行业“脱贫攻坚”选题特别报道,为奋斗在一线的农资人助力。

技术扶贫走下乡

让农民头脑“富”起来

“扶贫必扶智,治人先治愚”。早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就有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论点。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政策保障。从2012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6亿元专项经费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内容涉及健全县乡村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提升农技推广人员能力素质、建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等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为当前农技推广体系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国家队”,重点对贫困地区进行了对口帮扶。2020年4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安排布置年度扶贫工作确认扶贫工作重点的会议上指出,要突出优势产业特色,抓实、抓细贫困地区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2019年,他们还联合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多场“科技下乡”活动,用科技扶贫让农民头脑先“富”起来,带动农民靠科技脱贫。

同时,农资企业也逐渐成为了为农服务的主力军,在“农业技术支持和服务”方面作出努力。借助农业大学和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等组织机构以及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专家力量,通过企业多年来的渠道网络布局,以企业为对接突破口的农技下乡和专业的职业培训也成为“火热”的帮扶方式。陕西富钾农资公司的富钾农民大学教育基地、深圳市五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丰收)天天学农线上教学板块、beat365官网下载苹果手机的MAP技术服务中心和示范农场等项目建设,农资企业也在积极将扶贫扶智工作与自身的业务进行了有机衔接。许多企业还特别设置了助学基金,并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和上岗就业。

中国农资“回头看”,正如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肥料监测试验处处长田有国所言:“农技推广和服务需要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各自的优势和功能,推动服务主体联合融合发展,应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加强联合合作”。中国农资传媒认为,技术扶贫走下乡不仅需要强强联合,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对企业技术推广进行规范和监管。

精准扶贫走进村

让农民收益“提”上来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在政府、组织、机构、企业、媒体等多方的推动下,农资行业的扶贫工作也惊醒了精准的对接。不仅为贫困地区输送了技术和人才,同时也送去了肥料和产业,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

“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以国有企业和社有企业中的农资企业为例,各单位纷纷组建了脱贫攻坚队,并在对口帮扶工作中输送了许多“第一书记”和优秀人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挂职江西寻乌县委常委、副县长,中华合作时报社beat365官网下载苹果手机主任米雅娜,贵州磷化集团旗下开磷建设集团派驻关岭县普利乡丫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唐仁兵,四川省农资公司党委、集团派驻洪洛村的第一书记胡鸿瀚等,每一位输送到扶贫一线的扶贫干部,都真正沉到了一线,扑下身子到村里干。践行了农资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情怀。

在中国农资传媒的“双百行动计划”活动中,“中国农资行业百家优秀企业为全国百个贫困村定向捐赠百吨肥料”共同倡议,更多生产企业也加入肥料捐赠活动。中农、beat365官网下载苹果手机、浙农、川农、磷化、云天化、祥云、美盛、根力多等一大批肥料生产流通,乃至各级经销商,在战疫保春耕的进程中对贫困地区进行捐赠,为决战脱贫攻坚贡献企业力量。

中国农资回头望,拥有社会责任感的农资企业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农资认为,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精准扶贫走进村,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发动力的同时,行业的发展要保护好、推广好、宣传好这些有责任感的企业,在脱贫攻坚对接上适度给予企业更优的生存空间。

“供销”扶贫建起来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小木耳,大产业”。“让黄花菜变成致富花”。在“五个一批”工程的推动下,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贫困人口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脱贫。

农资企业与农业种植生产的种、药、肥、水、农机、农技等各环节息息相关。利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产品,在推动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如磷化集团对口帮扶的榕江县,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贵州磷化集团榕江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工作队将“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利用种植中药材罗汉果,在产业帮扶、技术支持、肥料赠与、产品销售等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脱贫攻坚,为贫困村民拔除“穷根”。

特别是在“产业扶贫”的模式构建上,供销社企业的扶贫模式在产业链整合方面呈现“亮点”。重庆市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的“两椒一菜”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的构建带领了一大批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挂职江西寻乌县委常委、副县长米雅娜通过电商直播对接农产品销售,将寻乌县特产卖向全国。此外还有浙农、云农、川农等供销系统企业,均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帮助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民、乡镇贡献了企业力量。

中国农资回头看,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回顾农资行业脱贫攻坚的方式和历程,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让贫困地区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但中国农资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落地生根,必须要有配套的资金、技术和与产供销配套的符合现代市场体系的标准化产业流程。各地产业扶贫百舸争流,唤醒了各地发展自主产业的主动性,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内生动力。但在遍地开花飞速发展的同时,稳定和可持续应该是产业扶贫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时报时评

“产业扶贫”功在“全产业链”

□赵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对贫困的“歼灭战”。这场歼灭战难度之大、成就之大都“前无古人”。中国古代遇到灾害,会通过开工建设项目,解决灾民就业和吃饭问题,但没有根本解决贫困的长期方案。新中国成立后,从整体上彻底消灭贫困,实现生活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中国历史第一次。这其中“产业扶贫”厥功至伟。不仅让农资扶贫、科技扶贫实现价值,还将综合扶贫、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构筑起确保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小康生活长久的产业基石。在即将迈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们总结回顾产业脱贫的成功经验发现,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脱贫奔小康的坚实台阶,“产业扶贫”功在“全产业链”。

记得在改革开放前,城市也存在贫困居民的增收需要。很多市民都有过糊纸盒、做火柴、加工衣服等做手工赚补贴的经历,参与者只需要完成其中一个环节的加工任务,就可以确保实现劳动收益。这其实是计划经济时代对城市居民的“扶贫”方式,背后是已经完整成熟的产业链确保加工产品的去向、消化、变现。而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要面对的是广大农村的贫困人口,抛开山区、边区、老区的具体差别,造成贫困的最根本因素是缺乏产业支撑。如何将这些地区贫困人口的劳动和创造连接产业、形成产业,从而创造价值、实现增收,是近7年来脱贫工作的最大难点,也是最大亮点。

首先,要将贫困人口的致富观念从自然经济引升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飞跃,没有产业经济支撑肯定实现不了。从治贫先治愚到授鱼也授渔,甚至到务工增收,都离不开适宜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产业扶贫一个巨大的难点是所依赖仰仗的产业,其发展成熟、增收见效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脱贫攻坚战中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52个,这些脱贫进步的成果就是贫困地区产业兴旺的写照,也是新时代农业经营主体市场意识觉醒、逐步在产业历练中成长的印证。

其次,产业扶贫是要将产业发展建立在销有市场、产有品质、品有标准的基础上。在这一点,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市场的供销合作社,通过有效组织上游生产、下游流通,在产业扶贫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农资产业通过科技服务、增产增收、绿色发展,将产业脱贫的基础夯实。在过去的采访中,我们就遇到过有些地方空有脱贫热情但缺乏产业发展经验,在南方不适宜核桃的产区引种核桃,结果产量低、加工效益低,最终因形不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告吹。各地成功的“一县一品”“一村一品”模式的根本,绝不仅仅是解决一个生产环节的问题,而是从下游目标市场、广告推广,到中游流通配送,再到上游设计研发、加工生产,形成了清晰的产业链和足够的盈利空间。一条产业链的大河上下、活水两岸,才是从事不同环节劳动的贫困人口致富的常胜秘诀。

最后,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后,供销合作社、农资行业将面临着巩固脱贫成果、构筑产业增收长效机制的新使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要从内循环中获得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后劲,需要我们将脱贫产业提升为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一是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刚刚实现脱贫的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要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城乡互融互进,将脱贫地区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并依托协调发展获得抗击风险的经济空间和发展韧性。二是自觉肩负起农资流通、城乡融通的商业使命,立足于沟通产销、畅通渠道、融通三个产业,把过去的“滞销”变成“畅销”、“卖难”变成“爆款”,在活跃市场、引导消费端发挥市场“第一动力”的作用,让消失的贫困永不再回,成为绝响。

友情链接